據加拿大電視網(CTV)報道,溫哥華兩名華裔少年發明了一種智能餐具,可掃描食物中的細菌、過敏原和營養成分。
智能餐具由16歲的馬德琳·劉和安吉拉·王設計,可用于叉子、勺子和筷子等多種形式,使用“近紅外光譜”技術分析食物中的分子。
馬德琳·劉稱,不同種類食物的分子以不同方式振動,由此創造出其獨特的“光學簽名”,智能餐具據此與數據庫進行比對,從...
2016/1/8
美 國
在超導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超導材料方面: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所有超導材料的超導性與薄膜厚度、臨界溫度和薄膜電阻成比例。這一發現有望帶來設計更好的超導線路,用在量子計算和超低能耗計算設備中。
碳納米管研究方面:威斯康星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高性能碳納米管晶體管,其開關速度比普...
2016/1/8
機器人會不會有一天取代人工?這不算個新鮮話題。但你設想過這一天可能很快到來嗎?日本和英國研究人員最近推測,日本接近半數的職位可能在10至20年內由機器人或人工智能取代。
研究人員列舉了部分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來對照看看,你是不是該“另謀高就”了?
半數人可能“失業”?
日本共同網3日報道,日本智庫野村綜合研究所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
2016/1/7
風帆高揚,向著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紀實
一次艱難而偉大的復興航程,95年前,從嘉興南湖那艘紅船起錨。
篳路藍縷,一程又一程——
“我們人民共和國的航船正在破浪前進,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1年多前,在慶祝人民共和國65歲華誕的日子里,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滿...
2016/1/4
科學引導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發展預期,積極貫徹落實各項民生政策,是我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在推進結構性改革中,用積極有效的社會保障政策守住民生底線,更好地發揮其人民群眾“安全網”、社會運行“穩定器”的作用,使惠民生與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防風險相互協調、齊頭并進、相得益彰。
近年來國際...
2016/1/4
當國人將目光投向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屠呦呦身上時,一批專家學者進而聚焦在讓青蒿素可以大規模制備的幕后英雄——合成生物學身上。2015年12月底以合成生物學發展戰略為主題的第552次香山科學會議上,30多位專家研討如何將“可以像組裝機器一樣組配生物”的設想變為現實。
所謂合成生物學,即綜合利用化學、物理、分子生物學和信息學的知識和技術,...
2016/1/4
版權所有:河南楊金高科技創業園發展有限公司 備案編號: 豫ICP備16016996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