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編輯:小軻 時間:2015-8-4 閱讀次數:557
■科技名片
●杭州
盾構裝備自主設計制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由浙江大學領銜完成的該項目成果,孵化和支撐了國內自主設計制造盾構的三大龍頭企業,盾構主要性能指標達到或超過國際同類產品,替代了進口,并出口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推動了我國大型掘進裝備制造業的科技進步,實現了盾構產業的跨越發展,已授權發明專利77項。獲國家2012年科技進步一等獎。
●寧波
甬優系列雜交水稻
從1988年開始,浙江省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聯合省內外有關科研和示范推廣單位,開展合作育種和協作攻關。創新發展了育種理念和育種方法,創造了一種水稻品種的新類型——秈粳雜交水稻,主持育成不育系13個,甬優系列雜交水稻組合17個。
從提出科教興省戰略到建設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從加強自主創新到建設全國首個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從科技強省到工業強省、經濟強省,浙江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取得了新成就。在新的一年里,浙江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2013年全國兩會前,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浙江省副省長毛光烈。
科技日報記者: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戰略,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的新目標。在新的一年里,浙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什么新的探索?
毛光烈:根據省委“干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的要求和實現研發投入、研發人員數、發明專利授權量、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五年倍增”的要求,新的一年里,我們將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著力增強科技創新對工業發展的驅動力,著力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著力發揮高新區在技術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中的核心載體作用,統籌兼顧,互相促進,狠抓落實,務求實效。重點是破解“四個不”、實現“四個有”?!八膫€不”,即“科技投入產出不匹配、產學研用結合不緊密、科技評價機制不合理、人才發展機制不完善”?!八膫€有”,即“解放思想要有新的進步、科技體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創新驅動發展要有新的作為、發展新興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要有新的貢獻”。
科技日報記者: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形成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浙江的抓手在哪里?
毛光烈:第一,我們全面開展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并由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就是要解決經濟和科技“兩張皮”的問題,圍繞發展去創新。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與新科技革命和現在討論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相呼應的,如果不抓住這個課題,將來我們錯過的不是一個階段,可能是一個時代。去年以來,我們統籌科技體制改革,建設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展了新興產業,抓了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在純電動汽車、現代醫藥、船舶裝備、紡織印染裝備、光伏發電裝備、氟硅新材料、現代農業裝備、大型專用軟件產業及試點的工業強縣(市、區)主導產業,依托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企業布局建設了67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省、市、縣三級共同支持并由企業主持進行重大技術聯合攻關,啟動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實施“三位一體”的改革舉措與支持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受到了基層、企業和科技人員的好評。下一步,我們將在深化落實已經部署的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的基礎上,啟動現代物流裝備等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力爭到2013年底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達到100家。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的實踐表明,重點企業研究院正日益成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有力推動者,成為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的有力實踐者。
第二,發揮高新園區的核心載體作用,積極謀劃我省新興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新布局。發揮高新園區的核心載體作用是胡錦濤同志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強調提出的,也為我省“四大建設”中的“大平臺”建設指明了方向。目前,經濟開發區完成了全省四成以上的工業增加值,高新園區新興產業發展勢頭總體上好于區外。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文件,已明確規定今后新增的建設用地一半以上要向產業集聚區傾斜。因此,要借助產業集聚區創建高新區、原有高新區轉型升級的機遇,充分發揮高新區的核心載體作用,積極謀劃全省新興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新布局。通過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工作,全省上下已初步形成了杭州和金華重點抓新能源汽車制造產業、嘉興重點抓光伏發電與用能裝備產業、舟山重點抓船舶裝備產業、紹興重點抓紡織新材料產業、紹興縣和新昌縣重點抓智能紡織印染裝備、衢州重點抓氟硅新材料產業、金華永康重點抓現代農業裝備產業、湖州重點抓現代物流裝備產業,形成了這樣一種主攻方向明確、錯位發展的創建10個平方公里以上面積的高新區布局。同時,按照黨的十八大關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要求,編制完善高新區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打造裝備產業技術創新基地、裝備工業設計基地、新興產業制造基地、創業基地、專門的人才集聚基地布局,努力實現高新區的集群發展,打造創新高地、人才高地、高端產業園區和科技新城區。
第三,培育和規范浙江網上技術市場,發揮市場配置科技資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性作用。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將上下左右的力量通過網絡連接到了一起,創辦10年來,已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技術供求雙方對接、深化產學研用合作的科技服務平臺。2012年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期間,我省大膽嘗試,成功舉辦了首屆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會,參加競價(拍賣)的科技成果共有18項,成交價達2115萬元。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落實培育和規范網上技術市場的政策措施,培育市場主體,健全市場體系,強化市場功能,規范市場交易,把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建設成為全國集聚各類市場主體最多、技術交易規模最大、交易機制最為完善的技術市場和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產業化的重要平臺,努力打造成為浙江集聚科技成果的“洼地”、科技成果交易的品牌“高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速的“福地”。
第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試點,進一步抓好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技術應用。搶抓技術創新的紅利不能停留在空談上,必須結合實際工作加以推進。信息技術是新科技革命中影響力最強、帶動力最大、滲透性最廣的技術。加快信息產業發展與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要作為科技與經信工作的重點。這是抓新科技與產業革命機遇的關鍵舉措。抓技術創新的紅利,必須抓信息技術發展的紅利,抓信息技術創新綜合試點,抓信息產業發展與廣泛應用。按照黨的十八大關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部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抓手是企業的信息化以及成套裝備的智能化與自動化,抓企業自動化、智能化、生態化的技術改造;信息化與城鎮化良性互動,抓手是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試點,目標是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務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互動,重點是抓好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的發展。今年重點是啟動智慧城市大型應用軟件與智能裝備控制軟件的信息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以錯位布局的新興產業高新區創建為依托,加快各類裝備電子產業基地建設,抓好汽車電子、船舶電子、智能紡織裝備電子、光伏發電裝備電子、現代物流裝備電子等電子基地建設,促進電子與裝備產業發展的結合,提高各類裝備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逐級開展總部企業信息化經營管理的試點;加快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與行業、產業相結合的信息化的推廣應用工作;繼續扎實推進“智慧城市”的試點,為市民提供更便利、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加快寬帶城市、無線城市建設,加強網絡秩序與安全的保障。
第五,完善人才發展機制,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加大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加快形成不拘一格的用才觀,鼓勵各類創新人才特別是中青年人才直面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戰場,潛心研究,強化應用,加快轉化,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選擇10家左右省級科研院所和獨立運作的企業研究院開展現代研究院制度建設的示范試點,加快科研院所科研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建立以市場為導向,面向產業的科技評價和科技服務體系,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引導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面向市場、服務企業,支持他們走出高??蒲性核撔聞摌I,特別是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強化人才評價的產業化導向,創新團隊的培養、“千人計劃”人才評審、職稱評聘方面要向從事產業化的人才傾斜。組織實施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制定政策措施,鼓勵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引進300名海外工程師,所引進的符合條件的外籍人才,可享受外國專家的優惠政策。
科技日報記者:浙江將如何從制度上保證,將各項科技創新工作落到實處?
毛光烈:關鍵是做到政策聚焦,工作協同,落實舉措,合力推進,開創合力強工興企的新局面。為落實各項舉措,確保2013年各項指標完成,我們引進企業績效管理的辦法來抓落實。一是分解任務,落實責任;二是定期公布,公開排序;三是總結推廣先進,轉化后進。
在工作方法上,我們采取了上下結合、橫向結合的“系統集成”機制。橫向結合方面,浙江省提出了“讓企業家、產業界出題,由科技人員與科研機構破題”的創新之路,支持企業牽頭、產學研結合,聯合參與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等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爭取國家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上下結合方面,無論是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還是高新園區創建與轉型升級,都是省政府、省級各部門、市縣政府及各部門共同調研,一起研究方案,共同作出部署,按各自責任組織實施,形成了歷年來最好的各部門、系統上下協同合作的工作格局。
同時,探索政府“有形之手”自覺與市場“無形之手”有機結合、有效配合的機制。如開展“四減兩提高”的現代技術改造專項行動,就是要通過節能、安全、環保和產業標準等手段,倒逼企業加快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節能環保型的技術改造與更新,淘汰落后裝備,這樣既為傳統產業升級提供了支撐,又為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創造了市場。
版權所有:河南楊金高科技創業園發展有限公司 備案編號: 豫ICP備16016996號-5